在服務企業的過程,見到的都是創業者的艱辛歷程,不堪回首卻也是人生智慧,常問到若再來一次你會想避免的事有哪些?選一些給新創的夥伴當作避險教材!

image

培養新人 不如看人識人

眾多問題中最多的還是的問題,底層員工是做事情的,是產出的基本來源。但人是有成長過程的,對的階段配上合適的崗位腳色才有可能產生正確的貢獻,普遍來說學校剛畢業或將畢業的階段,可塑性高向心力強但缺乏應變能力,隨著年齡變大以上特徵也會有變化,最怕的是高手低。你說員工欺騙你,不如說是你識人有誤,且不敢果斷處理而造成內耗。我原本也認為從師生關係拉拔起來的向心力最大,上週有個南部老闆才說,他才剛剛很難過的把多年從學生教起來的幹部遣散了,原本對他的期望很大,為他準備了很多「未來」,帶了這麼久專業技能肯定有提升,學生也肯定有相當程度的向心力,原因很複雜,但終究內趨力還是漸漸式微了。

內趨力是認可、歸屬、穩定、氛圍、成就、學習提升等職場特性,是靠培養的,千萬不要把金錢當作內趨力,金錢應該設計為結果。當然關鍵方法還有明確目標、職責清楚、賞罰明確、協作關係明確、支援資源、效率溝通等企業必須建構的責任,但是組織與規則易規劃,人的特質卻是隨著時間與環境會變化的,難以掌握。

給予正確的環境是企業的責任,對的職位與正確的報酬給對的人是領導者必須做好的,第一眼無法識人的話,也要盡快辨析這個人能否勝任或跟上,但是遇到不能矯正的對象,卻無法即時解離的話,便是領導人造了使企業衰敗的「業」!

 

切莫超額挖角 期待超人表現

管理階層是來達成任務解決問題的,是企業增長與推動的能量,這樣的腳色不易尋求。老闆往往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,會期待一個外來的希望可以幫忙解決,聽到一個人吹的過去呼風喚雨的,重金禮聘過來下場往往很慘。

基層執行的要求是說11,拿人錢財與人消災,管理階層要求的是說13,受人之託忠人之事,經營階層的要求說1見遠,須視公司利益最大化為己任,後兩個階段的人可遇不可求,只能試出來、鍊出來卻不能召出來,由往來過程觀察其宏觀能力、學習力、紀律、本分盡職、同理心、溝通能力等狀況,由時間印證,不符合就不要幻想他就是,急不來的,倘若還沒建構出這樣的腳色前該怎麼辦?那就老闆自己先做吧!由先做的過程讓自己先成長,項項不要滿分也要及格以上,倘若有天有機會遇到這樣的人才,你自己跟他的差距過大,他也是不會跟著你為你效勞的。

 

多想想投資人的立場 設立合理的資方勞方權利義務

資金是做事情的能量,每一個事業包含了一場場綿延不斷的任務,過程都需要彈藥補給來把你推向勝利之路,愈創新愈有門檻的計畫,所需的資金就相對愈大,你要勞方與資方支持你,就要善待員工、善待投資人,員工有依、資方有利,事情才會長久,千萬不要有拿了一筆錢可以揮霍一陣子或賭賭看的想法,連你的靠山都摒棄你時,那就萬劫不復了!

員工的依靠需要有組織、有制度、有文化核心,投資人希望的是你能控制風險讓他能及永續獲利,公正同理的股權設計,例如階段式獲股權把團隊與投資人的利益規劃為同向,反而會有更高的創業成功機會。

 

搞清楚商業模式再下手

商業模式幫助我們釐清,這是想像中的商機,還是真實的潛在商機,方法可以參考「商業模式怎麼失靈了」內有方法跟要點說明,一般來說企業主最易犯的問題是用想像來找商機。

想像是來源,並不是不對,但是後續要設法調查與量化,才有客觀的場景與數字來印證消費者心中的真實趨向,事實告訴我們,情境測試過後往往答案跟我們原先想的不太一樣,不一樣沒關係,不一樣才表示你找到了一條乾淨安全的路。

 

創業要執著但又不能固執,需要膽識,但是基礎卻是大量的知識與見識,與其說這是一條賺錢的路,不如說是一條人生修練的路,先避過大多數人會踩的坑,讓自己有機會走得更遠一些!

 

您是那位想一起成長的創業夥伴嗎歡迎關注  訂閱,希望得到更多動態活動的公告~例如政府補助,歡迎加入粉絲團,若本文對你的朋友有用也歡迎按讚、FB分享或轉傳連結,有更好的觀點歡迎留言  來分享給其他的新創朋友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業 新創 中小企業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詹姆士 的頭像
    詹姆士

    派遣智囊

    詹姆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